纺织专业 化纤专业 纺机纺器专业 能源环保专业
丝绸专业 服装专业 家用纺织专业 产业用纺织品专业
电子信息专业 针织专业 标准检测专业 首届在线学术论坛
首页
组织机构
学术交流
科学普及
咨询服务
会员之家
邮件系统
信息专栏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页面导航
 
纺织专业 化纤专业
纺机纺器专业 能源环保专业
丝绸专业 服装专业
家用纺织专业 产业用纺织品专业
电子信息专业 针织
标准检测专业
  友情链接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上海市社团管理局
中国民间组织网
中国民间组织资讯网
东华大学情报研究所
东华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中原工学院
   
   
   
 
 
 
上海首届纺织继续教育培训班结束
   根据国家人事部《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和《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上海工程师研修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上海纺织教育基地培训中心经上海市人事局批准,在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举办了2007年第一期继续教育培训班,经二个多月的授课,已完成了预定的培训目标,顺利结业。这次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主要有纺织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两个大类,而纺织专业知识又有纺织新原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和纺织基础知识五个部分,共20个分内容,达到72教时,它能总体地反映出我们纺织行业的发展方向。

教师由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业内资深专家20名。为了提高教材的系统性、完整性,培训班于1月31日专门召开了授课教师颁发聘书及课程安排会议,由培训基地的领导向聘请的教师聘发了聘书,请有关同志布置了教材的要求,并于2月下旬将所有教材收拢,经编辑,印成了140多页的完整而系统的教材。上课采用多媒体与讲课结合的方式,生动活泼,普遍受到好评。

在培训班上为了使学员在继续教育中学到更新的知识,对教师的教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既要有宏观和普遍性,具有一定的信息量,能体现当前纺织科技的新水平和技术发展的方向,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因而大多数老师编出的教材都能反映出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如讲授原料的教师能把最新的功能性纤维和纳米、仿生纤维、形状记忆纤维,电子服装和智能型防护服装介绍给学员,在讲授纺纱、织造、印染设备时,能把当前最新的国际、国内的设备介绍给大家,开阔了学员的眼界,打开了学员的科技思维。

开展工程系列纺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主要是加强工程师队伍能力建设,完善相关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使之跟上时代步伐,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为此培训班在学以致用上下了较大的功夫。对学员的结业作业早就布置:是将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科研工作的实际,写一篇论文,论文要求有一定的水平和符合一定的格式,字数要达到3~5千字。从当前收到的论文看,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如上海联吉合纤有限公司的蔡智斌同志《浅谈我国化纤面料的发展方向》将学到的新化纤知识运用到试写的论文上,分析了化纤面料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舒适性:从仿真到超真;功能性:是化纤的新优势;感性:是化纤的个性化方向,并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化纤面料的发展方向;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黄雅婷同志的《大豆纤维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及其染色性能研究》、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计芬芬的《抗菌纺织品测试方法的比较及标准化问题探讨》都是教育和科研结合的较好论文。

培训班的体会是1.上级领导支持是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前提: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专门召开了业内基层单位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会议,进行工作布置,使报名工作和开学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第一节课就是由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的副总裁朱勇为大家作《中国和上海纺织工业的现状和发展》的报告,使学员对国内的上海纺织工业的发展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2.组织落实是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保证:要办好培训班,首先要组织落实,为此专门成立了以学会主要负责人为领导,以原有职称审报小组成员为主,再增加了办公室、财务人员参加的工作小组,开展日常工作,形成了步调一致、分工协作的工作机构,能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自己制订的工作规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工作;3.各方支持是实施继续教育工作的条件:在工作中除了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外,还得到了各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持 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业内20位有名望的教授和专家乘着春节的休息时间为培训班撰写水平很高的教材,并按时到学会为大家上课;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向有关厂布置了这一工作后,虽然在春节期间,各厂都对技术人员进行了认真的排队,挑选了优秀的技术人员前来报名参加学习。上海联吉合纤有限公司虽然厂不大,还是派出了九位同志参加。

这次除一位同志因参加课时达不到要求外,其它45位同志都拿到了继续教育证书,培训中心还在积极准备2007年第二期的继续教育开课。

来源:裘愉发
关闭窗口
 
 
 
 
 
 
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32907号 访问人数:
Copyright©2005 Shanghai Textile Engineering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