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市科协召开会议,重申要加强贯彻《学会科学道德规范(试行)》条例。通过学习,我觉得这个规范对发展和繁荣科学技术,规范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十分重要,对纠正当前科学道德的不良之风非常及时。
新中国成立63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迅速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许多科学技术也位居世界前列,突出的是两弹一星,航天技术,神九手工对接成功,“北斗”卫星远航系统建立等等。这些成果的取得归功于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一支优秀的科技团队,他们怀有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奉献之心,学术上百折不挠,精益求精,坚忍不拔,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回想自己经历了新中国成立的无限喜悦,有幸参加了祖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的科技工作和生产建设,永远不会忘记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70年代亲身参与的科学实验。我和研究小组的同志们可以说做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了科学实验。好多年大家自觉地一天要干两天的活,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得像一个人似的,但多能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有时为了一个攻关方案,大家都能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但大家都能尊重实验结果,尊重事实。大家认为搞科研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技术难关被一个个突破一个个解决。许多同志真的做到为了攻克科技难关日思夜想,好多关键的解决都是梦中想到的,半夜醒来,立即把梦中想到的画下来、记下来,第二天一上班立刻在小组中开展讨论,动手实验,而且获得了成功。我们的共同体会是搞科研工作没有8小时界限,梦中想到的方案就是因为日思夜想,才会夜成其梦。
在科研攻关中,在有关领导、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搞起了大协作,既有高等院校,又有科研院所,还有同行业和跨行的企业,为了同一个目标大家都能发挥各自专长、取长补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参加合作的教授老师技术人员,大家都成了好朋友。科研项目取得了成果,合作结束了,但大家都成了好朋友。但大家还长期往来,遇到技术难题,上门请教,都能知无不言。所以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大家从未为争名夺利成果而发生矛盾,而是互谦互谅,实事求是,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风范。
我曾是一个老科技管理工作者,担任过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纺织工业部印染技术开发中心主任,主管上海纺织工业局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曾任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评委(二届)、教授级高工评委。在我整个工作过程中我觉得科学道德很好、科学风气很正、学风很纯,从未发现弄虚作假、走后门、篡改剽窃成果论文等不良现象,广大科技人员认为,剽窃篡改他人成果是非常可耻的行为。
但是,近几年来,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企业之间、学术界中出现了一小股不良风气和行为,有的伪造学历、成果、论文;有的剽窃他人的成果和科研数据;篡改他人成果、论文;在成果论文评审中不按标准、弄虚作假;学术交流中对不同学术观点不是进行自由争论、互相尊重,而是以权压人,甚至人生攻击;在人才推荐方面,不按标准,而是任人唯亲、以小团体利益划线。这股歪风是一股支流,但危害甚大。学会是科协的组成部分,集合着各类人才,因此学会能认真贯彻中国科协的道德规范,对端正学术风气,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将会起重要作用。我作为纺织科技的老兵,科技管理的老兵,学会的老兵,一定要身体力行为端正学风提高科德尽自己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