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服装专业委员于胶州路941号13楼会议室举办了关于可穿戴智能纺织服装的学术交流会,会议邀请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辛斌杰教授、博士作相关主题讲座。出席会议的有服装专业委员会主任朱晋陆,副主任谢琴、冯宪,广大会员以及秘书奚桐。
辛斌杰教授以《可穿戴智能纺织服装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主题讲述了可穿戴智能纺织服装由可穿戴的“戴”转变为可穿戴的“穿”的重要性。介绍了智能服装的技术概念以及4个重要发展阶段,包括关键技术材料的突破、关键单元产品的自主研发、低成本绿色的规模化生产和个性化设计阶段,他强调我国智能服装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在第一、第二阶段均有点上突破,但尚未形成成熟的智能服装产品,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储备不足,更未充分与时尚设计相结合。辛教授从电子化防护品、智能消防服、智能监测服、医疗防护等领域例举了大量的可穿戴产品的典型应用,并指出了智能服装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辛教授演讲完毕后,与会人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服装专业委员会主任朱晋陆对辛教授的主题演讲表示充分肯定,他说智能服装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在功能性保证的同时,要注意不影响穿着的舒适感,还要注重后续保养工作,例如可洗涤,可拆卸等。这类产品在升级换代的同时,也需要锁定消费群体,例如现在是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汗衫销售量大,如若增加心率监测功能,这将是一个突破点。副主任冯宪发言说在增强服装智能性的同时,也要注重价格,价格太高,依然不利于市场化的推进。而且在“智能”两个字反复使用的今天,我们还要注意不能“伪智能”或“泛智能”。例如人体出汗,受伤疼痛这是一个本能,我们不能将他理解为智能。仅仅具有功能性我们也不能称为智能。所谓智能必须具有反应性和应激性,能针对恶劣情况作出调整,而不仅仅是反馈。
副主任谢琴说,现在很多电子信息平台与虚拟现实,与终端相结合,比如VR,AlphaGo等,但是一与纺织服装相结合就有难度。我们人类的智慧,特别需要在纺织服装现有基础上不断深入,把一项研究做到极致,这对广大企业来说才是很有力的支撑。另外专委会会员王蔚青同志也带来了智能界的新消息,她说,2018年将是电子产品的爆发期,因为智能电子领域的很多专利到期,不再受到保护,企业与研究机构将大规模的研究推广,形成智能产品的新时期。
最后,主任朱晋陆对与会人员预告了下一期活动的大致内容。下一期服装专委会的活动将围绕智能制造技术,与上海服装协会一同举办一次关于服装应用软件的深入研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