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专业 化纤专业 纺机纺器专业 能源环保专业
丝绸专业 服装专业 家用纺织专业 产业用纺织品专业
电子信息专业 针织专业 标准检测专业 首届在线学术论坛
首页
组织机构
学术交流
科学普及
咨询服务
会员之家
邮件系统
信息专栏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页面导航
 
纺织专业 化纤专业
纺机纺器专业 能源环保专业
丝绸专业 服装专业
家用纺织专业 产业用纺织品专业
电子信息专业 针织
标准检测专业
  友情链接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东华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列为市示范项目
   学会2007年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先后开办了三个继续教育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117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最近该项工作被列为2007年上海市科协系统学会建设示范项目,学会的主要做法是:

领导重视是前题。学会从2005年起,在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非国有企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审报工作。2006年底,上海市人事局专门成立了5个工程师研修基地(汽车、装备制造、化工、纺织、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是其中的一个,并将上海纺织继续教育基地培训中心设在我学会,承担上海市纺织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还专门召开了业内基层单位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会议,进行具体的布置,并把是否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作为评审纺织工程技术职称的一个条件,从而使报名工作和开学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第一期的首节课和第二期的首节课都是由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的领导为大家作的报告,使学员对国内和上海纺织工业的发展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认识到肩负的责任,同时提高了培训班的档次。

各方支持是条件。在继续教育工作中除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外,还得到了各高等院校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上海纺织继续教育在安排教材时,要求能够反映出纺织行业当前的先进技术水平,因而特聘请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业内20位有名望的教授和资深专家上课,这些老教授、老专家都写出了水平较高的教材,能按时到培训班为大家上课,学员反映这些教授和专家的讲课水平高、内容深、启发大。

各企业在选派学员上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挑选优秀的技术人员前来报名参加学习。上海联吉合纤有限公司虽然厂不大,还是派出了九位同志参加。

工作有特点。准备工作比较充分:我学会为贯彻落实国家人事部《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653工程即在6年时间内,对现代农业、现代制造、现代管理、信息技术、能源技术5大产业开展继续教育培训300万人),已在2006年11月制订了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具体办法,打算对纺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工作。正在筹备时,上海市人事局专门为5个继续教育基地的建立在2006年12月30日举行了挂牌仪式,作出了《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和《上海工程师研修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根据这个要求,学会修订了新的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继续教育的计划,上报主管部门,及时地获得了批准。并及早地召开了教师聘书的颁发会议,在会上提出了教材要求和撰写的时间表,在教师的支持下,及时完成了教材的编写、编辑、印刷工作,使三次开课工作十分顺利。

高要求、高起点:为了使学员在继续教育中学到更高的知识,学会对教师的教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既要有宏观和普遍性,具有一定的信息量,并能体现当前纺织科技的新水平和技术发展的方向,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化和个性化,教材分纺织新技术、新原料、新产品、新设备和基础知识5个大类20个内容,共计72个教时,总体反映出我们纺织行业的发展方向,如讲授原料的教师能把最新的功能性纤维和纳米、仿生纤维、形状记忆纤维,电子服装和智能型防护服装介绍给学员;在教授纺纱、织造、印染设备时,能把当前最新的国际、国内的工艺和设备介绍给大家,开阔了学员的眼界,打开了学员的科技思维。

学以致用:开展工程系列纺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主要是加强工程师队伍能力建设,完善相关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使之跟上时代步伐,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为此培训工作在学以致用上下了较大的功夫,除了在教材上做到少理论、重实际外,并对学员的结业作业早就布置:是将这次培训班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科研工作的实际,写一篇论文,字数要达到3~5千字,并要论点、论证显明、条理分明。从收到的论文看,都达到了这一要求。

由于2007年上半年第1期继续教育培训班的办学成功,下半年第2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技术人员参加,学员达到近50名; 上海纺织工程师研修基地培训中心还在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专门开设了24人参加的纺织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而今年参加中级、高级技术职称评定的申报人员也大大超过了往年。

来源:上海纺织工程师研修基地
关闭窗口
 
 
 
 
 
 
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32907号 访问人数:
Copyright©2005 Shanghai Textile Engineering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