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专业 化纤专业 纺机纺器专业 能源环保专业
丝绸专业 服装专业 家用纺织专业 产业用纺织品专业
电子信息专业 针织专业 标准检测专业 首届在线学术论坛
首页
组织机构
学术交流
科学普及
咨询服务
会员之家
邮件系统
信息专栏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页面导航
 
纺织专业 化纤专业
纺机纺器专业 能源环保专业
丝绸专业 服装专业
家用纺织专业 产业用纺织品专业
电子信息专业 针织
标准检测专业
  友情链接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东华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会2019纺织科技创新学术论坛日前举行
   经过精心策划、认真准备和安排,由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主办、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协办、东华大学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2019纺织科技创新学术论坛”,于2019年6月6日下午一时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第三教学大楼四楼会议厅拉开帷幕。本次论坛的标题是“智慧经纬‘动’‘感’未来”,主要探讨交流具有变色、变形、传感和蓄电发电功能

图一:论坛现场

的前沿性纤维和织物的研发动态与成果。纺织工程学会的会员代表、东华大学的学生代表,以及参加2019年纺织专业继续教育培训的部分学员、参加“急需紧缺人才培训班”的学员等23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东方国际集团副总裁、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封亚培,东华大学副校长、东华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特邀副理事长陈南梁出席了本次论坛,学会办公室和学术部负责人、工作人员及一些专业委员会主任也参加了本次论坛。东华大学有关老师和同学为本次论坛的举办提供了会务支持。

图二:马平春先生主持开幕式

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马平春主持了简短的开幕式,他对各位与会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逐一介绍了与会的领导和特邀的演讲交流嘉宾。他还对本次论坛举办的目的及特色做了说明,强调充分利用纺织工程学会平台优势及东华大学的专业科研教学资源,瞄准纺织行业最新科技攻关项目——蓄能、可发电纤维织物材料,通过邀请专家解读与演绎,以期达到助推参与者扩大视野,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启发和提高的目的。通过组织参加纺织专业继续教育培训部分学员、参加“急需紧缺人才培训班”的学员共同参与,共享最新研究成果,也成为本次论坛的一大特色。

东华大学副校长、东华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特邀副理事长陈南梁代表主办方、协办方和承办方致辞。他首先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加论坛的各位嘉宾、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

图三:陈南梁先生致辞

和东华大学纺织专业目前的一些基本情况。他谈到,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已成为集聚本市纺织行业产学研用各个领域专业技术顶尖人才的平台,在开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技术咨询与科技评估、专业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工作时,具有突出的专业性、前瞻性和权威性。而东华大学是以纺织为特色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近年来,学校持续构建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创新学科为“引擎”的学科特色新格局。学校通过产学研用结合,推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基础研究、工程化与产业化研究,承担了国家和企业的系列研究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大批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军事、重大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等高端和重点领域。他随后指出,当前,国际纺织科技创新围绕功能化、智能化、替代化、节能环保、可循环等方面的需求积极开展,我国纺织行业也提出了“科技、时尚、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关注国际动态,强化科技创新,争取在新材料研发及应用方面有实质性突破,已经成为行业发展重点。希望举办本次论坛,对柔性蓄能、传导等智能型纤维材料新材料的科技创新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与研究,为促进我国创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他在逐一介绍了主题演讲和专题交流嘉宾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图四:主讲嘉宾王宏志作报告

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学术部部长、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郁崇文主持了此后进行的专题学术演讲交流环节,共有三位特邀嘉宾先后上台发言,发布他们的研究成果。东华大学科研处处长王宏志博士作了题为“智慧纤维‘动’‘感’未来”的主题报告,他首先以回顾纺织发展的历史为起点,论述了现代信息革命、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纺织科技创新的影响和推动,以及智能服装产品产生的背景、研发成果、国内外战略布局和未来发展趋势、专家研究成果及前沿进展等问题。接着,他从东华大学开展相关研发工作的视角出发,详细介绍了智能变色与发光柔性材料、能量储存与转换柔性材料、智能传感柔性材料和高效智能变形柔性材料,分别从性质、原理、作用、研发设想、实施手段与方法、达到效果及应用实例进行分析,让参与者对于这四种具备特定功能的新材料有了比较系统、直观的了解与认识。最后,他对这一研究课题做了展望, 指出通过集成创新,智能材料与服装未来必定会朝着能量与信号的采集、处理、反馈一体化,可模拟人的行为机制,在复杂的交互环境中实现智能化应用的方向发展,各类发光变色、变形蜕变和健康便捷型的系列产品会不断开发问世,造福人类。东华大学特邀研究员,现在该校纺织学院从事研究工作的张坤博士作了题为“纺织结构能源及传感器件”的交流演讲,他首先介绍了这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从物联网的形成与应用以及人们适应全天候、适应各种特殊环境、健康监控、能量补给等服用新需求等视角出发,论述了热电织物、具有超级电容器功能的安全自发电织物研发的必要性。随后他从不同材料种类和特性、理论依据、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应用原理、应用领域与效果分别解读了柔性热电材料、热电织物、超级电容器纱线和智能传感织物这四种功能性纺织新材料,让大家了解了最新研究进展情况。特别是他演示的智能传感织物可以像遥控器那样随意调节电视屏幕菜单,让人觉得智能纺织品与人们日常生活应用越来越近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冉冉博士做了题为“低维柔性导电材料与功能纤维” 的交流演讲,她首先介绍了低维柔性导电材料的应用领域,包括体育、军事、医疗监控与康复、时尚等方面,随后分析了金属、石墨烯等各类导电、传感材料的特性、工作原理及应用时需要克服电阻上升、过于柔弱敏感等相关问题,并介绍了一些实验方法、生成的数据和相关新材料产生的专项导电功效。她强调了纺织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在提高导电材料的柔软亲肤性方面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比如采用包覆纱生成方法就能够明显提高具有传感功能材料的亲肤性。她在演讲中还重点介绍了柔性导电、传感纤维的热疗、自收缩(模仿人类肌肉特性)等实用功能,以及待开发的具有辅助中医诊断功能的,采用压电材料制成“脉枕”的项目,引起大家的兴趣。

本次论坛学术交流与探讨的氛围比较浓。特邀专家演讲后,有不少听众进行了提问,他们想对有关问题做进一步了解。这些提问专业性都比较强,如“水洗处理对智能纤维的影响如何?”,“变色纤维的机理及能量来源”,“传感材料的极限细度”,“纺织加工后处理对智能纤维使用的影响”,“氧化石墨烯和氧化还原石墨烯的区别”等,主讲交流嘉宾都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满足了这些提问者的需求。

下午三点半,此次持续两个半小时的专题学术论坛在完成所有预定程序后,宣布结束。

来源: 学会办公室
关闭窗口
 
 
 
 
 
 
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32907号 访问人数:
Copyright©2005 Shanghai Textile Engineering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