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管理育人重在激励 |
在当前学校内部教学与德育各负其责的情况下,教学管理工作很容易被误解为纯业务性的工作。其实,教学管理工作中大量的是学生的思想工作,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上进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其中的中心性工作。我校是一所普通完中校,近年来,坚持“管理育人,重在激励”的八字方针,办出了特色,提高了教学质量,带动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体会最深的是教学管理离不开对学生的激励,特别是对高中生的激励,具体做法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责任激励。当前的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普遍淡薄。以为学习是自己的事,学不学、学好学坏与别人无关。缺乏责任感是素质上的极大缺陷。学习时敷衍塞责地学,将来工作时便极可能敷衍塞责地干。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是未来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必须从学生时加以培养。我们在工作中利用一切有益的信息和名人事迹对学
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效果很好。如香港评选“我喜爱的十首唐诗”,高居榜首的竟是《慈母吟》。利用这一信息,我们及时进行对亲情的责任教育,并将“慈母”的涵义引申到党和祖国的高度,使学生深受启发,有的学生在感想中写道:“每当我看到那目光中的深情,便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报道中日两国青少年素质差异的通讯《夏令营中的较量》发表后,我们感到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便组织高中生反复阅读。阅读中特别让学生注意在闭营式上日本官员对日本学生讲话的一幕。日本官员站在中国的国土上对日本学生有三声发问:“草原美不美?”“天空蓝不蓝?”“你们还来不来?”这一幕经我们和老师的引导与激发,深深触动了作为日本学生的同龄人的我校高中学生,尽快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了不少学生的自觉要求,从此民族的忧患意识深深地烙印在心里。社会责任感的加强带来的是学习上的主动,学习动力就这样被激发出来。我们还借用图表的形式让学生弄清个体与家庭、社会,个体行为与家庭希望。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务使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明确自己的责任。
责任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标志,是学生个体行为(学习)的动力来源,因此,是我们教育的重点。
二、自信激励。无论是做好一件事还是成就一番事业,自信是人的基本心理素质之一。激励起自信心,无异于唤醒人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潜能,无异于开发人的永恒性的进取精神和奋斗意志。学习的过程同样是培养自信心的过程,素质教育尤其重视这种自信心的培养。我校高中生,大都有报考重点中学未被录取的经历,
自信心不同程度地受到挫伤,因此必须不断地点燃他们希望的火把,唤回他们成功的勇气。我们着重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用古今名人的事例如李广射石、梅兰芳学艺以及爱因斯坦制作板凳等,启发学生弄懂人才学的三个基本理论,即人的潜能的巨大应不断开发的理论,人的智力的开发有早晚之别的理论,以及人的非智力因素在成就事业中较智力因素起更大作用的理论。从而树起自我开发信心。
二是用学生中的榜样,特别是群体性的榜样进行自信激励。群体表彰容易产生群体效应,无论是对受表彰者还是对其他同学都有很强的激励力量。
三是发动教师鼓励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和每一点成功,特别是在学习上的进步与成功。为此,我校教师付出了超乎寻常的辛苦。如有的教师只要发现学生考试不及格就不打分,帮他们复习后再考,不及格还不打分,”直到及格为止。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激励下,高中每个学生都成功地完成了会考,部分学生成功地通过了高考。
随着这一次次的成功。自信与进取精神已经成为他们素质上的宝贵财富。
三、情感激励。情感对人的理想追求、道德完善、潜能开发,乃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都有重要的作用。理性的认识有时不能取代情感的体验,社会价值观念所肯定的正确的东西,人们也未必都乐意去做,更遑论乐意做好。所以,人能够主动而出色地担任社会角色,完成社会使命,除去责任感外,还有情感因素的参与。
爱因斯坦有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因此,优良的情感因素的养成同样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学生之于学习,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介入,是不会取得好的成绩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为营建情感氛围,着重抓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在平时与学生接触中,强调每位教师都应该多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的热爱之情、由衷的信任之情和迫切的期望之情,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其中尤其强调教师要多给“后进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一点关怀、一点微笑和一点鼓励。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情感的投入过程和情感的交流过程,只有做到情感的投入才会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只有实现情感的交流才会随时感受学生思维的脉搏,调整教学,节奏,使学生的情感始终保持在亢奋状态上。在课堂教学中,同时强调教师的教学过程还应该是充分挖掘知识本身魅
力的过程,知识的魅力会更强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焕发出他们对获取新知识的更大激情。
四、目标激励。学生之于学习是有目标还是无目标对效果影响甚大。有目标的学习是自觉主动的学习,有目标的学生是自觉主动的学生,因此,每学期必须让学生制订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学习目标分为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两种。显性目标应在同学中间交流,增加透明度,以期相互鼓励,相互鞭策,共同进步。隐性目标是
只订给自己看的目标,可以扩大到老师和家长,目标中要选择一个赶超对象,比较优势和劣势,制订赶超方案,想好长优补差的措施。在学习一个阶段后,指导学生适当地实事求是地调整好自己的目标,包括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争取绝大多数学生能实现所制订的目标。目标激励的好处不仅有利于读书学习,还有利于增强竞争
意识,它是学生自我激励的有力手段,是获取成功的第一层台阶。 |
来源:上海万得资讯 |
【关闭窗口】 |
|
|
|
|